Sunday, February 01, 2009

蒙着眼睛的旅程

有些人则永远地留在了异乡。

而对于我,回家曾经是一个即将成为永恒的梦想,可转身的这一步却在最想不到的时候踏在了地面上,显得那么轻巧自然,似乎不留痕迹地把眼前的一切都留在了身后。

就像在一家烟雾缭绕的咖啡馆。

有些许喧嚣,可我又能清楚而毫不费力地听到邻座的谈话。在这里坐了很久了,起初总是要一杯好喝的卡普奇诺,慢慢地最终也只有Espresso可以下咽,进而甚至连糖都不能去加,否则那些许的甜都会掩过所有的味道,使之难以忍受。窗外多半是阴天,偶尔会下着雨,人们裹着贴身的呢子大衣,竖着衣领,从贴着商标的大玻璃窗前匆匆来去。一旦云雾散去,阳光总显出冷冷的金色,瞬间穿刺过所有的缝隙和面积。当它落在咖啡馆里时,一切的器皿、茶杯中旋转的水面、对座的眼镜框、桌上的钥匙和笔,甚至咖啡升腾的蒸汽,都闪耀着略显古旧的金色光芒,一切都在一念之间回到了...三十年代的纽约。这时一片绚烂的光斑扫过桌面和眼角:门被推开,带着雨滴走进来的,必定是卡波特式的人物。当他坐下后,也必定会拿出一本朴素的厚书开始阅读。

偶尔我会有谈资和兴趣,但对面的椅子光亮洁净并无座客。偶尔我觉得孤独到真要去写书了,可身边正有一群朋友挤挤嚷嚷正在兴高采烈地聊着怀特海和复杂性,而我坐在最靠里的角落里,动弹不得。等春夏秋冬,清晨、黄昏和深夜,都已经在这里见过了,品尝过了,真不知该做些什么时,咖啡馆依然是那么不温不火地喧嚣着,音乐永远不知劳累地在背景里悠扬着,试图化解所有的心事。不论何时,当我的眼光掠过酒保,他也一定会惊人般准确地向我点头微笑。最终这叫人安慰的暖气味道使人越来越坐不住,颓丧。如果无谓的话,完全可以叫一副牌,继续打发过整个下午的时光。

我站了起来,拎起外套,从一个厅走到另一个厅,不断地给人让路,也有人不断地给我让路。隔壁有一扇门虚掩着,热闹的笑声和清脆的杯盏之声伴随着昏黄的灯光从门缝中传出来,我把手掌放在有些斑驳的深红色门扇上,推了一下。门很轻。

收回了手,我把外套搭在臂弯,转身,只轻轻几步,把另一扇镶着铜把手的玻璃门拉开,走出了咖啡馆。路面上湿漉漉的,雨后的阳光透过云层从路面反射过来,叫人睁不开眼。

我点着了一支烟,朝着不远处的广场迈步走去。

------------------------------------------------

小时候上学的路上见到一头驴,抓过来就骑上了,从此骑驴上学就成了我最深的记忆之一。可老师问我们到了2000年我们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一脑子都是机器人。

到上了高中,包里总是带着一条大号钢制门活页,用医用白胶布从头缠到尾,预备着随时应付袭击。可到真正那几次打群架的时候,根本不敢拿出来用,否则今天很有可能还在接收再教育。

打群架也有另一种结局的可能性。最擦边的一次,是在公交车上和下班的便衣警察打起来,不知对方底细,和同学拎着砖头和酒瓶子去赴约,等着我们的却是一台面包车,到了跟前大灯突然一亮,喇叭一响,下来一群警察,离我最近的一个只有半米,抓着一个兄弟的头向下一按,朝天就鸣了一枪。我一下子就懵了,摸黑顺墙根疯了一样地跑。被抓的几个兄弟里,一个当晚在局子里被警察打残,一个家里不是贫民,到今天在法院工作,还有一个同样的在巡警大队。我自此次事件后跟他们拉远了距离,否则很有可能现在也是穿一身蓝皮戴着大盖帽。

到了高三的时候,跟班长很自信地说,我以后要做建筑师,设计房子。但是高考我的数学只拿了总分的三分之一。加上是文科,压根就不可能报建筑。喜欢的东西到底要不要去实现,那时连自己都无所谓。

后来在武汉上大学,有一个老师姓童,长的酷似汤姆克鲁斯。他很快去了美国读博士。于是我也决定,我也要出国。因为童老师对我说过:你还不错,还有些才气。再有就是他去北京的时候在火车上遇见我,跟他聊天,那种自信的光芒完全震慑了我,我真的也想要那样的感觉。后来听说童老师去美国是因为他老婆两个哥哥都在那边开公司超市,他当年是系里的校草,而他老婆是他班上背景超强的同学。

毕业了骑着一台机车混日子,在体育馆附近的城中村租了房子,很快发现楼上住的是妓女,每天晚上传出的声音都能教我们楼下两个单身汉彻夜难眠。而楼下住的是进城来做高级棉被的民工,每天当当地弹棉花,我第一次见到人一天可以吃那么粗糙简单的食物,也决定为了健康再也不买地摊上的高级棉被了。这个时候在电视台,我们的主任最后被工作压力逼到严重抑郁加自闭,当众痛哭,下来见了人一言不发。而台长是厅长的女婿,转业团长,爱喝酒,最爱用的词是:战线。

2001年申请到波士顿的艺术史,只有半奖,根本就没去签证。

2002年到了德国,本来是在柏林的媒体专业,听说02年建筑专业不需要全德国统一控制受限,就满怀着重温梦想的感情申请了,然后就被录取了。如果留在柏林,就会很早遇到后来遇到又不欢而散的一个人,结局或者不同。

2003到2004年基本上没干什么,在外国做中国人。

2005年开始想弄点事做做,组织国际建筑夏令营,带着两个上海姐弟满德国找建筑师聊天,唯一见到本尊的就是Axel Schultes,老人家毕加索的风骨,可眼睛就离不开同行漂亮姐的薄恤衫。白衣白裤的Axel实在是让我对建筑师的形象有了颠覆性认识。

然后开始学人家做竞赛,第一次做就拿了个德国国家奖。那时候去参加大师班,认识了Bjarke Ingels和平田晃久,天天晚上一起喝酒蹦迪,当时还以为他们俩是建筑混混,没想到一年不到,就都出落成了大师范儿,誉满全球。

一年以后,又做竞赛,这时候心也高了,专门去巴黎看基地,还上蓬皮杜的屋顶去见坂茂。最后这个竞赛竟没做完,没交。

看着靠竞赛挣钱太难靠谱,也觉得自己太不踏实,只好一头扎下去开始学点实际的东西。实际的东西在学校学不到,只能去公司做实习或者打工。当时投了世界前十和德国前十,世界前十里有三四家给了offer,但只有一家愿意真真诚诚地帮我办非德国的工签,就是H&dM,其他的都是店大欺客的主。

但等瑞士的工签要半年,在瑞士工作要一年,机会就给这一次。要么我当时就能毕业,要么我再干一年半之后再毕业。早毕业就能早挣钱,而晚毕业会是个压力很大的选择。想了很久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先干一年半。等工签的半年里,德国我最想去的是Behnisch,也去了,可柏林的Kollhoff一下子给了一千块一个月,这对学生来说是太大的诱惑,于是又从斯图去了柏林,文艺复兴的东西足足看了半年。老Kollhoff的宽沿帽和毛领大衣,就是我对三十年代美国精神在今日柏林存在的记忆。

不去柏林,根本不会认识那几位媒体人,也不会看见一面镜子,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做些改变。

不去柏林,就不知道什么叫辛苦,到了巴塞尔,也不会那么老老实实做人,那么老老实实地做事。

不到巴塞尔,也不会认识一群挺好玩儿的朋友。

不去巴塞尔,估计老板也不会叫我们做他当时唯一的一组毕业生。

不做老板的题目,也许就拿不到DAAD奖。

不做老板的题目,也许今天不会在慕尼黑他的公司。

不在他的公司,就不会跟着这项目回国。

不在他的公司,也许不会根本这么快就回国。

不回国,就不会那么快就再见到旧年巴塞尔的那一群人。

不回国,就不会这么快再见到从山里家乡的,从德国最终流散出去的,又聚到北京的另一群人。

不回国,也许就不能..................

2009年2月8日,国航航班,慕尼黑飞北京。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中午,到达北京。七年德国生活画上一个句号。

将来有谁能知道。旅程之美妙,恰在于此。

Tuesday, January 27, 2009

面对新一年

Wish you all a very cool year of the bull. 祝大家拥有一个平静幸福的牛年。

PIA09170

Wish it is as high as we dream. 或者刺激,又或能高飞。

PIA09170

Or otherwise, it is also fun facing it. 即便全部不同于想象,面对它也已经足够激动人心了。

PIA09170

照片来源 photos>flickr

Thursday, January 08, 2009

十八亿红线是个伪问题

 

转贴,

文章激烈了点,但是基本道理我认同,火药味重,就当是茅老师生日的炮竹吧,生日快乐,茅于轼先生。

十八亿红线是个伪问题

萧瀚

1. 探讨当代中国问题,最搞笑的是统统都是高智力游戏,因为你无论从哪条理去说,最后的结果都是错的,所以当代中国我觉得叫做“满拧中国”挺合适的。

2. 这回茅先生说十八亿耕地红线只是增加了政府审批的权力,其他啥也没有,一下子又惹恼不少人,茅先生只是说了一句大实话而已。骂茅先生的人,拜托你们动动脑子好不好,茅先生当然可批评,但你们以为用脏话谩骂就是批评,真应该先搞清楚什么是批评,不要把粗野和白痴行为当作正义感,国家已经够满拧的了,你们就别满拧了好不好?

3. 当代中国的政府权力处在一个十分微妙的历史状态之中,一方面改革需要比较强大的中央权力,另一方面,不受监督的权力本身就是一种祸害,于是就陷入了改革悖论,几乎是一种揪着自己头发升天的满拧。

4. 耕地亩数是否需要有个公权力划定的底线,这确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茅先生根据大量数据说明的问题,很难让我们得出不需要最低耕地亩数的结论。

5. 茅先生没说错,目前最低耕地亩数的设定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倘若土地私有化了,产权能够得到真正的保障——尤其是司法保障了,根本不需要政府设定什么耕地最低亩数来强迫人去种粮。

6. 倘若司法都跟现在彭北京先生一样,得拿自己的老骨头去跟法官博命的话,我看规定啥也只是废纸一堆。

7. 多年前的一次会上,张思之先生说“中国的法院就像妓院,什么都卖。”我是很不赞成老爷子这说法的,我向他提意见,我说:“您这是对妓院的侮辱,妓院不会把人害那么惨啊。”老爷子觉得我批评得对,看他那样子恨不得当时就找妓院去道歉。

8. 许多年来贺卫方先生一直呼吁司法改革,但似乎没啥动静,司法改不了革,它从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一命定的位置上,到达社会腐败的最后下水道只有一步之遥,它现在是啥玩意儿谁不知道?

9. 现在的中国,很显然,你不设定最低耕地亩数吧,回头这帮国家蛀虫利用手里的权力把这些“国家所有”也好“集体所有”也罢——反正不是农民所有——的土地迅速瓜分完毕,OK,天下高楼万丈,却无耕地一寸,好了,中国人民一起往死路上走——吃饭的事儿卡在别人手里还能有你活路,别说我还是冷战思维,在民族国家时代,不要相信外国会对你无企图地好。

10. 显然,不设定最低耕地亩数不行吧,那设定最低耕地亩数吧,这帮国家蛀虫好像并不因此收手,这些王九蛋依然会依仗权力,过五关斩六将,越过他们自己制定的规范和防线,把土地瓜分掉,OK,中国人还得死,放心吧,只要权力不受限制,土地不私有化(即使不私有化至少对于使用权有严格的司法保护也行,但连这个也没,那就是死路一条),大家都会快乐地走在死路上,别以为谁是丁春秋“千秋万代,一桶浆糊”,谁杀了社会,社会也会杀了谁。

11. 由此可见,十八亿耕地红线本质上是个伪问题,是一个不需要争论的伪问题。茅先生说得正确,但没说到点子上,因为关键并不在于要不要这红线的问题,关键在于是不是应该让土地私有化,是不是该刚性地保护私有产权。

12. 土地至今还是属于权力的,权力是不受监督的,这才是实质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想要解决中国什么耕地问题啦,住房问题啦,其他民生问题啦等等,我以为全都是百分之一万的扯淡。

13. 政府不让土地私有化,理由是农民会卖土地,卖土地就会引起土地兼并,就会很恐怖。这种逻辑很TMD无耻,历代农民战争根本不是因为土地兼并而是因为不公正的土地兼并,不公正才是社会的致乱之源,正常的按照市场价的土地流转,即使流转时候有不公正,事后司法能校正,怎么会导致动乱呢?

14. 我想起个故事来,村子里有对新婚夫妇,那新娘子出落得个眉清目秀、肤如凝脂,有个流氓见了,垂涎欲滴,于是强抢新娘子而去,那新郎官不干了,找流氓想要回老婆,流氓曰:“嘿,我担心你不会做愛,这样就会闲置了你这如花似玉的老婆;我还担心你不会体贴女人,不懂女人心,委屈了她,我很心疼,反正你老婆搁我家才是最有利于保护你和你老婆利益的。”据我所知,这流氓至今还霸占着那美女。

15. 土地制度不改革,中国啥戏也没有,啥戏也都得拧着看。至于什么18亿红线之类的问题根本都不是问题,争它干什么?

链接 为什么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要? http://maoyushi.blog.sohu.com/107360616.html

Friday, December 26, 2008

NEW YEAR FOTOS

(all photo are taken by myself in the last years except of the first one.所有照片都是过去两年所摄,除去第一张。)

PIA09170

as clear as the sky on the mars 清楚如同火星的天空

DSC00060

at home or on the way 即便你仍在路上

music stilbruch

if you can't as happy ans simple as they are 如果不能像他们一样简单地去高兴

berlinale 2

berlinale 1

then entertain yourself 那就不妨自娱自乐

vals4

or enjoy the beauty of the view for that bit of quite sadness 抑或仅仅去欣赏:美景之美,或在于忧伤

hope

but if for a little hope 但如果为了一点点希望

the new year all

dear all, as usual, i wish you another good fighting year of 2009, and many blessings for your beloved.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我祝2009年又是你们快乐而战斗的一年,祝身边的人们都得到保佑。

Monday, December 15, 2008

随手using architecture to kill architecture

未曾预料并不意味着无法预料。动动脑子:

如果在过去的30个竞赛里你只赢了两个,那一定是有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你不做竞赛就能拿项目,那就请在工作上多做研究。

因为装作是一个建筑师并不能使你真的成为一个建筑师。甚至很多时候你并没有意识到你在装。有一次我问一个朋友,反正她赢诺贝尔奖的机会也很小,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研究做科学家这一行?她的回答是(好像是引用她的导师),关键并不在于生活的奖赏,而是生活本身。选择做一个科学家并不是选择一份职业,而是选择了与研究为伍,早出晚归这样一种看起来枯燥的生活方式。
对建筑师也是一样,选择做建筑师,选择的其实是这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工作生活的态度,以及尝试如何从中得到满足。

不论理论家怎么争辩,建筑决不能仅仅基于个人经验。建筑学之所以成为可以被称之为学问,仅仅是因为人的想象力。任何还需要去建造的东西连接过去,但不是关于过去。永远不要做一看三。特别是建筑师,好的建筑师不可能同时是出色的生意人,或者科学家。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一个建筑师可以是一个好的教师,因为即使教育的学问远深于建筑学。这些功能区域在大脑里面大概就是相互冲突的。

Just because it's inexplicted doesn't mean it's inexplicable. And it´s never too late to think:If you won only 2 of the last 30 competitions, you have to realize there is something fundamentally wrong. If you are tring to survive without competitions, then please do research,on buildings.

Pretend to be an architect does not make you really become an architect.Maybe you even didn´t realized that you are pretending.Once I asked a friend, if she couldn´t win the nobel prize anyway, why chose to be a scientist. She answered, it´s not the prize of life for her to become a scientist, it´s the life itself: walking、thinking、working…going to lab in the morning, stay in the lab till the night. Choosing being a scientist is choosing the way of living as a scientist. The same applies for architect.Choosing being an architect is choosing living as an architect, it´s not tha fame or power you should be after, it´s the attitude of working and liv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from it.

No matter how the theorists argue, architecture is not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Architecture became a specie only because the human imagination makes it to. Anything yet to build connects the past, but is not about the past.Never want too many at one time. Espcially architects, a good architect can never be a good businessman at the same time, or a good scientist. Only in rare cases can architect be a good teacher as well.The function areas in the brain simply conflict.

If you don´t believe that you are an architect, and if you can´t critizise yourself on the way of being an architect, then you are just using architecture to kill architecture, and then your life.

Tuesday, October 21, 2008

四格漫画开始连载-第一期 the firm no.1

firm

click here to enlarge/点击此处放大

从今天开始,我决定尝试画一套四格漫画,不定期连载,取名叫《the firm公司》 。内容主要关于建筑师的办公室生活。欢迎各种意见。
starting from today, i will try to bring a series of 4 panel cartoon under the name《the firm》, mainly on the office life of architects. any critics and opinions are welcome.

Sunday, October 19, 2008

这是一种时代病 / 梁文道

但现在尖锐的批评才能引起关注是国内评论界的“共识”。你怎么看这种评论?

梁文道:当然我也完全知道这是现代中国的一种风气,因为我们曾经充满了虚伪,所以特别喜欢强调“讲真话”。但是对“讲真话”这三个字我有点距离感,不是说我反对讲真话,而是在今天的中国,在我们的虚伪如此严重、甚至制度化的时候,“讲真话”这三个字就代表一个极端,有种情绪化的倾向。我们会认为什么样的人是讲真话的人呢?比如说我的朋友王朔,大家觉得这就是讲真话。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讲真话就要用最猛烈的语言,最撕破脸面的方法;讲真话可以用一些很温和的语言。

很多人觉得大陆的评论中这股“骂评”、“酷评”的风气有文革遗风的影响,你觉得呢?

梁文道:我不认为有这么简单。首先是逻辑上讲不通,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文革啊,那为什么他们的语言也是这样呢?我觉得,过去某种说话和思考的方法的延续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跟这么一个浮躁、喧哗、吵闹的时代有关,而且这种浮躁才是最好的温床。在这种浮躁的气氛里,大家只想表达自己,不愿意听别人说。这后面隐藏得更深的,是一种深沉的愿望与饥渴,就是每个人都想被人注意,被人知道,都希望被肯定。这是对过去那种官话、套话、空话的激烈的反抗,也是对过去漠视个体的反抗。

最近“百家讲坛”的阎崇年在无锡签售时被打了两巴掌,现在表达意见更极端的方式已经不是骂人而是直接动手了。

梁文道:后来有人问打人的那个人为什么打人,打人的回答说,“我想跟他辩论,但没有机会,就只好揍他”。辩论除了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听别人的看法,要尊重彼此。可是,对不起,我就是想打你;他不是想辩论,他只是想发泄他的情绪。他不是想对话,只想说话。这是一种时代病,大家都想当作家,但不想当读者。大家都想当讲者,但没人愿意做听众。就像很多人在一间很吵闹的房间里面说话,各种声音越来越大,于是我们讲话要越来越尖酸刻薄。我们出现那么多标题党,标题越来越诡异,越来越匪夷所思,就是因为这个房子太吵了,你不这样,别人听不到。

很多人是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但也有很多年轻人用一种夸张奇怪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

梁文道:这是这个时代的表现风格。我们这个时代不注重你表现的内容,但很注重你表现的方法。这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人生很没有意义,我们没法像以前人那样通过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生活的意义就是表演,你表演什么,你穿什么样的衣服,就是什么样的风格,你开什么样的车就是什么样的人。当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风格,这时候就要做一些更激烈的事情,用更狂妄的表现方法来找到风格。我们追求的不是生活的意义,而是生活的风格。

Tuesday, October 14, 2008

《怎么混-建筑师生存指南》

 pao08

新出版的书,传单发到我信箱里。直译书名为:新建筑师-在市场变化中取得成功。

这大概是德国第一本建筑师的生存指南。封面设计太差,一幅半推半就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和内容毫不匹配。还不如《穷爸爸富爸爸》的封面来的直接有效。在柏林还有个首发式,请了很多政府官员学校教授去讲话。更完蛋了。加上德国建筑人群的理想主义传统和德国宽松的基本生存状况,我料这本书肯定是个赔钱的买卖。 

 

真还不如翻译成:《怎么混-建筑师生存指南》,然后贩到中国,用粗纸印刷,5元一本,在高校里贴传单,肯定大卖。等到登上中国畅销书排行榜了,再回到德国出版皮质压金边精装本,加上广告:在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中国(魔力关键词)-列建筑类书籍排行第一。然后又是大卖。

 

这个策略我在此保留所有权利,可以有条件转让。

Sunday, October 12, 2008

DAAD Preis

当年我没有参加开学仪式,没想到现在毕业了能够回去补上这一堂,过去整个德国留学过程也算是圆满了。

10月8日部分活动流程:

Programmablauf zum Informationstag am Mittwoch, 8.10.08

im Hörsaalzentrum (Bergstr.) Hörsaal 3

II. 10.00 – 11.00 Uhr: Einführungsveranstaltung

10:00 Auftakt durch das „Blechbläserquartett der TU Dresden“

10:05 Begrüßung durch die Moderatoren Herrn Kleint und Frau Angelova

10:10 Begrüßung durch den Rektor, Herrn Prof. Kokenge

               Verleihung des DAAD Preises 2008 an Herrn Sun

10:25 Struktur und Arbeitsaufgaben des AAA (Frau Helemann)

10:35 Vorstellung des Tutorenprogramms (Frau Pretzsch)

10:45 „Blechbläserquartett der TU Dresden“

10:50 Verabschiedung und Hinweis auf den weiteren Fortlauf des Informationstages

9月

9月总结〉〉

1.长期目标不变,短期目标不断调整,并且不断实现,很重要。

2.知道自己的长处以后不能有意识的滥用,用的太多就会变得迟钝和套路化,反复使用也不会变得更强。因为磨刀磨得都是钝的地方,所以平时练短处实际上就是增强长处的优势,长处只要保持在潜意识里的清醒状态,到关键时候自然就会出现了。

3.(不包括工程师)设计师只要建成了就有自信,建得越多自信越强,哪怕东西再烂。

4.瑕不掩瑜,同理,瑜不掩瑕。

5.东西越简单,越亘古不变,比如钻石,H2O,牛的奶,厕所的大小,走廊的宽度。所以玩来玩去都是玩外面那一层包装而已,如果不能提升内容的价值,就不要玩。要是连内容都非要玩,肯定要出事。

6.越复杂的东西越要让它看起来简单,比如iphone,饺子,或者一个建筑体量。比如扎哈的体量看起来都很简单,她做的主要也就是体量。体量是最复杂的,因为它不存在面的问题,它是依据内部规则独立存在的,它是变化的一个瞬间状态。反过来看起来很复杂的东西往往简单之极,比如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建筑立面,它的背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城市的一部分,是被融掉的,与其他个体相对匀质的东西。比如北京的鸟巢和慕尼黑的安联,或者慕尼黑的五庭院和米兰的玻璃廊。

7.经过几次交锋,客观主观的需要,决定先什么都不想也不说,自修一年。比如:大量画画、排平面、学各种正常非正常逻辑、练自我控制(例如吃肉的数量,工作的效率)、练表达(超过小贝)、练管理(项目的生活的),大量吃蔬菜喝酒,大量运动,大量聊天,大量大量看书。修成哪一点点都可以。

Wednesday, July 30, 2008

the doctor

 

紧锣密鼓,我们今天就去慕尼黑了,明天去公司,预计周五返德累斯顿。何时正式搬离还很难说,希望一切顺利。

上周的两个相册:

 

SET 1 >> 相册一 >>

http://www.flickr.com/photos/sunwei/sets/72157606398913977/show/

SET 2 >> 相册二 >>

http://www.flickr.com/photos/sunwei/sets/72157606395884328/show/

Wednesday, July 23, 2008

好事扎堆,右眼直跳

好事有不少:

1. 现在终于是Dipl.Ing了。熬出了一片天,走进另一片。

2.最后过程三轮都是以1.0过,大家反响还不错。

3.要做周五的演讲,外国人上台,TUD几十年头一回。

4.老板继续做我们老板,可以选项目选地点,上海迪拜或者柏林,我们决定去慕尼黑。

还有其他零零散散什么奖项之类。

也不光我们,大家这几天心情都很好,特别是我们那一年的兄弟们,Verteidigung之后的确有一种超快感,嗑药了似的。

但是右眼皮直跳,跳了两天了。似乎就是老天爷在提醒我... ...

所以啊,天灵灵地灵灵,不要担心,我一定小心走路夹着尾巴做人,就算是眼下收成了好柿子,能不能是盘好菜,还得重新开始。

(再次感谢大丹丹日丽李工莎乐美的帮手,感谢小马小乔以及洋小马等的支持,感谢从老板到安姐,全所上下如此大力的栽培。最感谢的是家乡的老爸老妈。不是什么感言,不过一个阶段结束了,对大家也是个交代。有喜同喜,周末聚餐,能到则到,天好就烧烤,天差就火锅。)

Sunday, July 13, 2008

终于解密

在BZW窝了整整三个月,周三就可以交了。Presentation 日期还没定下来,23号周三或者24号周四,看henn什么时候飞回来,因为他的时间安排原因,可能我们的评审团都要另外组一个。三个半月的总结,500页分析图,40个模型,20G的数据。。。有大家来听,我们会觉得这段时间非常值得,所以欢迎入场。具体时间和地点我会提前通知大家。

周五25号16点,在Gross Garten里的Palais,应该是最后一场仪式加颁奖,有酒和音乐,上面要求庄重着装,也非常欢迎大家前往,我大概会代表2008年的同仁们讲几句话。

上面是几张渲染,几乎都是PS,个人觉得模型更好一些,明晚最后扫尾拍照后会放上来。

最后,提前感谢每周出现一次的那些姑娘们,还有大家不断的关心和鼓气。记得8月不要离开德雷斯顿,烧烤大PARTY正在计划中。

Tuesday, July 08, 2008

建筑就是钱 ARCHITEKTUR IST GELD

建筑就是钱。或者等于钱,或者小于其面幅。

皮生和赫生此生应该无憾了,除了尼迈尔,他们大概是唯一在世的作品登上钞票的建筑师。尼迈尔的建筑印在自己国家巴西的货币上,而皮生和赫生的则是万里之外的中国。大多中国人大概到今天还不知道这个东西究竟是谁设计的。

可这张钞票超越时代的意义恰恰就在于这一点:尽管是一国的货币,但上面印的是不是本土的不要紧,背景是不是你明白的也不要紧,因为这个符号太重要了,看得懂这个符号跟旁边的数字才是王道。这个鸟巢似的图案在这里等于一切,等于民族,等于复兴,等于奥运,等于一个时代。

弗里德曼们的时代,所有的行为都在按照他们的清晰思路套着库生皮生赫生的华丽外套进行,越来越轻松简单。

后现代的那些人做梦也没想到后面还有一个超后现代的现代派天下。

Monday, June 30, 2008

奥运设计

还有两周。连欧洲杯决赛都没时间看了,哪来时间写博。不过转载一篇对艾未未的采访,我想他也不会介意。

附送风貌一张,应该体现了他春风和煦的外表,言辞犀利却不对人。

去年十一月在瑞士一家老酒店,用他的相机拍的(相机有一股猫尿味)。在座的还有詹妮弗,不知她和三库现在在什么地方。

(以下为转载)

希望我们将来能够多采访您。

你们不可能有将来,你们的将来就是没落,你还在找将来,太好笑了。

我们主要是去发现一些商业的未来。

你们这帮办杂志的人挺没想法,挺没理想的,自己糟践自己吧。

行,行,行。

要干嘛你说吧。采访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录音必须按原话登出来,可以不登但不能改。

可以,没问题。有人说您是真实而又怪怪的设计师,对这种评价你如何看待?

我太不认同了。我太不怪了,怎么叫怪怪的。

就是看你的工作室,看你自己表达的风格。

怪怪的?没有。这个词我都很少用。

您非常不认同吗?那我们今天主要聊三个话题。一些关于奥运的设计精神和一些商业的设计精神。这次奥运设计,我自己感觉设计风格有点怪。

你是说整个和奥运相关的设计是吗?

对的。既有鸟巢这种很现代的又有福娃那种很传统的设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我觉得,奥运这个国字号的项目,跟世界相关的这样一个赛事,可能最大范围的看到涉及的问题。你说的这个题目是不错的,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跟奥运有关的国外建筑师参与的项目,像鸟巢、新CCTV大楼、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还有国家大剧院。虽然这几个建筑褒贬不一,有好点也有差一点的,但仍然是世界建筑水平上高层次的设计,不论任何国度或者文化都会认同这个观点,除非存在偏见,那是你的文化局限性太大了。这个不可否认的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利益。一直在谈文化,文化创意,那么利益何在呢?首都机场T3航站楼做的实在是太漂亮了,新CCTV大楼也不同凡响。这些建筑首先是必须要的,不管谁做最终都是要设计的。通过公开的邀请国际上优秀建筑师来投标,请国际评委来评审。中国有了机会并且是第一次,我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一次,因为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好作品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文化资源,使得未来十年八年,世界的目光聚集在北京,刮目相看。得利的是北京,上海虽然也在发展,但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像样的建筑。建筑体现了一个时期的文化气质和体系,国家大剧院开了一个好兆头,出现了几个好建筑,这来自一种开放心理。这涉及了一些问题,我们以前的建筑和设计,都是在极差的系统中产生的,计划经济的落后意识形态的技术官僚系统,绞杀个人创作的可能性和语言上的独立性。中国有着巨大的,可以称之为反动势力,这些反动势力就是由所谓业内专家组成,长期以来吃着国家的俸禄,经营着虚假的地位,昧着良心,养尊处优,互相提携包庇,在每一个项目中饱囊私利,这方面国家也很无奈,要么请外国人,要么只能听命于他们,他们获得了最高荣誉,政府官员只能依靠他们。他们表面上是专家,干的全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今天我的项目你来评,明天你的项目我来评,导致了一个恶劣的学术评价系统网,开后门走关系,是心照不宣的利益潜规则。你去看中国当今的建筑,除了那寥寥可数的几个外国建筑师设计的房子外,其它的大项目都是被国营的大企业和设计院拿去了,这些设计院设计的东西,许多是由那些院士领衔的,其他评委和他们串通一气,变成了一种内部交易。别的内部交易你是可以发现和抓住,比如说股市上和其他,但这是很难抓住的,评委都说这个东西好,你怎么抓?两个房子我就说这个设计的好,我知道是谁设计的,你无话可说。这是用国家资源,用百姓血汗盖了很多烂楼的原因所在,比如说北京西客站,开幕那天就往下掉东西,如此之类太多了,造一块就砸一块,百姓根本无权说话,因为百姓对这事不了解,政府官员有话也说不出来,因为那些专家已经说完了,那么这些专家是什么人呢?他们是最失职的人,有着至上的权利,昧着良心做事却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因为他们是院士,他们下面有博士、研究生,许多业内的关系和建设部,大家都是一伙的,你说这事怎么弄。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很好的建筑,没有很好的规划,就是因为有这些人。这些人一天不离开这些职位,中国就不可能出现优秀的建筑,这是一个体系和结构的问题。唯独奥运是冲破了这个体系,因为这是一个国际盛事,所以政府想表现透明公开的意象,它是另外一个评价体系。

那您如何看待鸟巢之后的这种设计高潮?

鸟巢之后?鸟巢差点自己都被毙了。

是吗?

你回去翻翻媒体,杂志、报纸的报道,在04\05年的时候全部都是批评,只有我一个站出来说话。专家说什么用钢量大了,安全性不行了,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什么新殖民文化,怎么说的都有,惟独没有事实。这些院士的名字是都有的,你要看看他们的联名上书,说什么要勤俭奥运,最后把鸟巢可开启的顶去除了。但是今天却再没人提这事了,大家又都说,“这个很好,是中国的骄傲”。当时他们差点都要把鸟巢改成方的了。就因为中国的一个院士,他们特别想拿到这个项目却拿不到。北京很幸运,你想如果没有请国际评委评比的话,必然就是这个院士的设计,那简直就不能看了,奥运建筑也将会很惨。就差一点,他们是很有力量的。他们在我们得了第一名之后,仍然给中央写信,他说他来做能省多少钱,把鸟巢改成方形又能省多少。没有考虑这个提议,因为首先是时间的问题,其次是面子问题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改来改去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保持了原设计,要不然哪有今天的鸟巢。所以说,这的事情太可笑了,百姓根本不知道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第二个意见是,只做鸟巢中间的看台,外围的钢结构网罩不做,拖到奥运会之后,之后也就不用再做了。他的原话是:“体育场不就是只需要有个看台,可以坐着看比赛就可以了吗?”,这可是院士啊,国家级大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他没有拿到这个项目,他准备了很多很多年最终没有拿到这个项目,估计他会恨一辈子死不瞑目。全中国的建筑业院士都是如出一辙,这样说一点不冤枉他们,他们因为无能,只能是串在一起,玩阴的。

那在鸟巢设计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不是这个事?

差点鸡飞蛋打,怎么能不深啊。

那你觉得鸟巢在国际话的平台上,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设计与国际话对接的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对中国的启发和对将来的影响是什么呢?

中国?就没有一个国叫中国,它只是个地名。因为这个国家没有人负责任的,你获得了荣誉或者你失败了,没有人会说,当初我们是否应该有这样一个系统或机构,来保证我们的建筑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没有这样一个国家,它要是做坏了,这个国家也不会说谁应该承担这个责任。我们是党的一元话,那么党可能把这个做坏了吗?不可能,党委统一通过的事情,连承担责任的人都没有了,做好做坏都和没有这件事一样。所以你也不用为他们担心,这事就像根本没有发生一样。然后你再看看那些乱七八糟的设计,什么福娃啊,福娃连平面设计都不合格,又怎么能做成立体的玩偶,那东西根本都转不过来,还一次弄出5个,这到好,相应2008年的5场灾难,大家都觉得已经很好玩。这些设计太差,因为它没有一个好的判定规律和体系,只是在一元化领导下,根本就不尊重规律和事实。按道理这是个全世界的事情,选出个有意思的设计是不难的事情,最后怎么会落到今天如此地步。比如说北京市的奥运圣火传递路线,要跑出一个“和”字路线来,和谐的“和”。这些人脑子想什么呢?疯狂幼稚,封建社会也不至于这样。说明这个体系中,人们只对长官服务,连圣火传递路线都和谐了,你还让我怎么样啊。这个体系跟文化一点关系都没有。它管文化一天,文化死一天。它在一天,文化就没希望。

那您对其他几个设计什么看法呢?比如金镶玉和祥云火炬。

没有一个设计拿的出手,都冲不出亚洲,比中国足球还差。中国的设计比中国足球还差,而且是扶不起来,多少年内也没希望。因为设计是文化,它是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去努力,跟教育水平有关,跟制作能力有关,跟材料有关,跟人对各方面的理解有关。中国哪个系统都过不去,它不像光靠技术过关就能解决,文化系统复杂。

那祥云火炬呢?好像现在口碑还不错。

那我们就不具体说了吧。那你说警棍,口碑也不错啊,所以我觉得警棍更好一点,遇到藏独还可以打两棍。中国是这样的,在今天还有什么价值可以拿的出来,这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对,这就是我们这次想和您谈的。

就好像我们请客吃饭,你有一道菜拿手吗?你有任何一样东西亮的出来吗?现在离奥运就几十天了,你亮出来了什么?你亮出来的是你很紧张,让百姓出行单双号,让民工返乡,让老外离开,会有无数外国人将要离开,因为拿不到签证和不签发延期,全都得走,没一个能待的下去的。

太多的问题了,在这个体系下,每个官员都怕自己的范围出事,所以什么都开始限制。结果是体现了一个闭关锁国,缺少自信,异常迂腐的体制。你根本不能和世界说同一种语言,你根本就没有底,你心里那么多烦心事,怎么去接待好朋友啊。永远是在提防着,这都什么年代了,至于长不大吗。

现在大多数设计都试图去展现传统的一面,你认为这是一种在理解传统的做法吗?

跟传统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无非是你叫了个小姐他穿了个旗袍,脚太大穿不了三寸金莲的鞋,只好把三寸金莲挂在脖子上进来了。

这就是真正的传统,如何从个人的能力上来看中国的传统?

中国首先闹不清楚什么是传统,以为上面放几块瓦,底下再支几根水泥柱,墙上雕些花,就是传统了,其实这些和传统一点关系也没有。传统是人对自然对文化对自我的一种习惯认知和理解,在这个问题上,只要是上升到意识形态和世界观的探讨,在中国是没有的。没有伦理和美学的探讨,剩下的就是一些虚假的演绎了,有如一些戏说的古装戏,张冠李戴的娱乐,除了恶心,这些与传统有什么关系啊。

以前中国建筑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门槛,一个是文化门槛。你先谈谈。然后今天,你要是看见奥运建筑,你有什么样的批评和看法?

所谓的奥运建筑,据我所知,大多数都是现有建筑改出来的。有两三件跟国际水平有关的作品,或是外方中了标,然后被中方挤走,改来改去。你穿个西装改成中式能穿吗?没法弄,乱七八糟的,还好留了那么一两件吧。

假如让你表扬下奥运建筑,您更愿意表扬哪一个?

我已经表扬了,刚才说的那些设计师他们做的设计。

那站在全球华人立场上来看,您如何看待中华文化和当代工业设计的结合?

华人的立场,这句话说法又挺虚的了,华人包括了不同政治环境下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你说的是华侨还是在中国大陆的中国人。

仅仅是站在国际化这个角度去看。

因为大家生活在太不一样的环境下,台湾是民主社会,香港是后殖民主义,这边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华侨都是寄人篱下,有哪个算是华人立场?只有一点我们是一样的,包括新加坡、台湾甚至中国大陆的文化都是一塌糊涂。就是说你的产品根本拿不出手,头一百件产品没有一个是中国人能自主生产的,占有地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你说什么呐你说,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太差了。

站在你的立场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工业设计的结合?

我觉得这个东西没有必要多去考虑,你是中国人是注定的,你的劣根性已经在那了。所以不要怕它有朝一日它会冒出来,所以你还是多从人的角度去考虑。先做个人,然后再考虑做中国人,你连人都不是却说自己是中国人,那不是在骂咱中国人吗?

设计也是这样,你先回到设计的根本上来。

对,是这样的。

我看日本的设计师说了一句话“为什么要工业化”。

日本说的很清楚的,就是要西化。它历史上一段时间在谈欧化,成为欧洲的一部分。这个民族性强大,韩国的民族性都比中国的强,唯独中国差。韩国比较强调民族性,人家也有世界著名建筑师,照样把日本文化带给了世界,因为你毕竟是日本的,无论是日本的服装设计还是建筑都表现的很好。

那在亚洲来看,韩国次点,日本已经是真正可以称之为日本设计的,而中国还远远达不到那个水平。为什么在亚洲会是日本崛起,那么中国在将来有没有可以借鉴的?

中国最应该学习的文化就是日本,这离中国最近,又有着悠久的渊源,他们也有东方自己的传统和西方的文化相结合的问题。怎样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是最值得去思考的问题,而最奇怪的是中国和日本在多方面是离的最远的一个。我觉得日本模式是可以借鉴的。

你个人有没有比较喜欢的设计师?

我知道他们很多设计师,其中几个我还帮他们写过序,他们直接点名说,中国他们只让我写。这并不重要,我对他们也不是很了解,我去东京后,看到那种生命力,那种年轻人的气质,作为一个城市它的强度,它的实用性,还有那种几乎暴力化的未来主义的气质,都很有意思。我觉得欧洲人要了解日本,他们站在路口同样会傻了的,它是一个真正撞击出来的东西,很精彩。

因为设计是不能独立出现的,它跟一个民族以及整个文化体系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个人的一个眼神,这个眼神看透了这个文化的态度,或者是一个手势和一个姿势,你这个人没有这样东西,你想装也是装不出来的。

设计对传统美感是一种践踏。

他说什么其实已经并不重要了,因为做设计,他本意不是很清楚在做什么的。因为你所带的潜质你不知道的。你只是个产品的设计师,你并不是上帝,你是一个被主宰者。你是一个载体。那你怎么样使自己的载体结构性很强能够具有吸收的可能,这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有了载体才会有自我修缮的能力和自我繁衍的能力,就像病毒一样,它需要迅速异化才能让药物逮不住它,像爱滋病,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治愈,因为它自我的演变能力太强。文化也是一样的。

拿中国来说,你连让这个细胞生存的希望都没有,这样你的生存能力都没有了。

那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中国的土地上还具备孕育世界大师的土壤?

我觉得是大气候。就像冬天里的一棵草,什么品种也活不了。中国最喜欢的就是梅花一枝独放。你放去吧,除非你拿塑料花去放,遍地都是塑料花。

其实在中国的设计对这种传统文化和美感也是很大的践踏,您有没有这方面的看法?

我觉得需要这种践踏,欧洲文艺复兴就是一种践踏,先是复古,然后自由博爱的精神,最后使得这种氛围蔚然成风。说老实话,中国这100年,直到今天仍然还是在考虑如何去牺牲个人,稳定压倒一切,怎样维持政权的稳定性。这个时候你谈什么文化,你不要谈算了,你让别人去做这些事情去吧,咱们就配做加工厂,赚点小钱。说白了中国只配是世界的打工仔。

这个升级很难升级吗?

这个很难,没有必然过度。并不是说你有了钱就有了这些东西,过度不了,你现在中国文化机构多差。他们打着扶持国产电影的名义就能让外国大片不进来。文化部有什么权力不让人家进来啊。这是人类的文化,不进来现在的年轻人就看不到世界上最好的大片了。这是文化灾难和地震一样。你个破文化部算什么东西,谁去问过这个事去管过这个事吗?你口口声声说文化,你就管这个事吗?你扶持了什么大片,你看去年都放出什么烂片子。赖在电影院不下来,不就是为了什么票房吗?几个人分红的事,你为了几个人的这点破利益,你把国家文化发展放在什么位置上?到底这些人就是他妈的不要脸。都是黑了心了,就跟那些院士是一丘之貉。稍微有一点小权利就为自己谋私利,所以不要谈什么文化。

那我们谈下商业设计,我们看那些日本的大师一般设计都是商业特征很强。

那当然,没商业怎么行,商业就是今天最重要的文化特征。

但中国很多商业设计都在往艺术上靠?

狗屁,不存在这些事。都是整不明白这些事就在那瞎掰。

那在中国商业和艺术能怎样好的结合?

作为一个国家来说,重要的就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让他自己去长,自我淘汰就对了。你不能说是今天高雅文化了,明天又抓意识形态了,这根本就是不让人活。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很重要,改型期有改型期的文化。你看瓷器,哪怕是换朝换代,空白期也生产产品,它反映那个时期的文化状态,一种文化的转型。那么中国这个文化转型时期会有吗?你不能把文化去当成一个终极产品,没有一个文化是最好的文化,世界上也没有这样的产品。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每天也都是在想,明天怎么让自己的产品变的更好。产品它是个物质,它是个载体,它的精神是我怎么赶快淘汰旧的生产新的,这才是精髓.

在您想象的空间里面有没有预测和想象过中国将来何时能因为设计而出现一个伟大的品牌?

在今天不难,我认为传统文化还是很重的,而且现在信息传播的太快了,新生的一代人和另外新生的一代人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拼的就是信息的掌握能力和你受的教育。但中国的教育大差,这方面太差,没有办法活,中国的老师没有几个可以称之为老师的。最近有一个姓范的老师被教育部开除了,但是那个人至少是很真实,就因为说了一两句实话,居然就被开除了,剩下的是一批在装孙子的。现在的学生水平太差了,最近我看了几篇研究生的论文,那就完全是被彻底毒害了的。这事该怎么弄,你本来就差,然后你的学校老师也差,你的专家院士也差,你的文化部门更差。你还让人活不让人活。文化灾难比八级地震还要恐怖多了,可以说是十级地震的灾难。唯一的可能就是自由化,别搭理它,把文化部歇菜,让它自然生长。该开音乐会就开音乐会,让摇滚乐生长,为什么在这样多学生和这么多年轻人的地方摇滚乐发展不起来呢?不就是被限制了吗?电视台每天播放什么古装戏和傻B电视剧,全部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体制问题,体制不改中国文化永远没有戏。

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中国一直都在提设计战略,我想听听您的看法?

我觉得中国还应该好好制造,再制造很多很多年。至于创造是没戏,因为中国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创造来自于什么。就像你那么痛苦,我说你笑啊,你笑啊,你怎么不笑啊,你说腿压在水泥柱子下面你让别人怎么笑啊?能说出我要罐冰可乐已经是很伟大的声音,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声音了。什么都别说了,来罐冰可乐吧。地震过后人都还没挖出来,这就开始嘉奖了,给孩子喂个奶就成了政委,还二级功勋了,这样的国家怎么去面对那些死于危难的同胞和为国捐躯的烈士,7000多间校舍坍塌,上万的孩子被砸被埋,居然无动于衷,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你生活在什么样的处境当中你还不知道吗?这样的事实你还看不清楚吗?那你还活着干什么?很残酷的,老百姓活该,历来就是被人踩踏,就是多踩你一脚怎么了,有人踩你已经很不错了。

中国文化很糟糕的,这都是文化的问题,百姓你要有一个善恶观,有一个是非观。啥都没有还谈文化创造,这要求也忒高了点。简单的道行都没有,这事怎么弄。

我觉得好的商业设计就是满足了一般人的要求,很简单,这个东西可能是很小的一个东西。比如一张纸,但真正满足了人的需求,实实在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中国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期面对很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发达国家也不能帮我们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人考虑了没有,其实没有,教育只是鼓励学生去做大师和去干惊天动地的事。完全不可能的,这么小的事情你都不去处理,那么多面前遇到的问题都不去处理,你怎么能出现大师呢?

中国有没有你比较喜欢的设计呢?

这个我就不去说了。

Monday, June 09, 2008

对中国人的评价

如果你打开了这篇文章,我建议你把它读完,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后半段对你我他她的分析上。

如果说读柏杨之丑陋的中国人,我们还可以装作在自我批判,而后大家一起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因为自己人骂自己人,没所谓嘛,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而读这篇文章,我们须知道一个前提:世界上是有不一样的人的。而且他们所写评价之冷静之残酷之一针见血,非柏杨捶胸顿足式的讥讽可比。

美国兰德公司对中国人的评价

2008年06月04日  博客中国  作者:蒲勇健
    美国兰德公司是一家著名的非盈利的研究机构,为美国官方提供“客观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最近,他们公布了一份对中国现状分析报告,即有肯定,也有严厉批评,值得国人反省。本文观点来自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
如果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富裕和统一的国家,我们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第二次欧洲大战。中国能够阻止日本侵略或者打败日本。美国在这些冲突上的花费从根本意义上会减少很多,因为珍珠港事件不会发生。我们和整个世界,更不用说10亿中国人,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为中国的弱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世界需要一个健康的中国。
中国的需求对日本走出衰退起到了促进作用。日本状况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风险。关于这一点,怎么说都不夸张。日本巨额的债务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逐渐波及到全世界。在中国有力的帮助下,危险似乎已经过去。中国全球化给美国带来了很多影响。最明显的是,中国成为美国商品最大的市场。
可口可乐早就完成了那个看上去像是神话的目标:卖10亿瓶可口可乐;曾经嘲笑中国梦的通用在中国卖了很多的别克汽车,在困难时期,中国带来的利润占通用利润的很大一部分;中国联想购买IBM个人电脑业务,挽救了这个垂死部门的工作岗位。中国提供更低价的生活必需品给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对我们不是那么富裕的居民而言。有迹象表明由于能够购买中国低价的出口货物,低收入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可能提高了5%到10%。
中国金融体系的不合理意味著中国建造了垂死企业,导致巨大的生产力过剩。近些年来,中国财政政策上的反复无常导致过度建造,对铁、铝、水泥和其他原材料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日本人和现在的中国人看上去似乎会买下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是当你看到他们的财政状况的潜在问题时,你会发现一个黑洞。日本人在90年代陷入了这样一个黑洞,至今还在努力地爬出来。中国人很多年后仍将会为目前这种无节制的狂热的购买行为感到心痛。
目前,中国面临著巨大的挑战。中国的银行是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糟糕的银行。中国每一代,都有相当于美国规模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每年,都有1200—1300万新工人加入就业大军。在制造业,生产力对就业的影响比我们国家要严重得多。到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会使工作人口与不工作人口的比率成为世界上最糟糕的,比日本更甚。如果没有特效的新政策的话,中国的经济在那个时期就会狠狠地撞墙。到2020年,以我们的标准来看,它会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
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2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即无止境的追求利润,忽视人的尊严。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
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Friday, May 23, 2008

两件事

 

 

1.          

几天来看新闻越看越怕,总是心里堵得慌,眼圈不断发红。但是因为猪猪总在身边坐着,我也只能做冷静,尽量不掉下眼泪来。猪猪就根本不敢看,总是由我转述。所以我总是得憋着忍着,尽量平静地把一条条新闻传达给她。结果今天看这一篇报道,看到最后一句“我们三个一定要争气”,就再也忍不住了。

               

不过这个时候老爷们掉眼泪,也不算丢人。一个多礼拜来追着国内的消息看,心理愈来愈有压力,哭出来反而轻松了一些。现在想起这些事情就是一片抑郁,可以想见,去过灾区的,参加过救援的,灾民们面对的心理问题将会有多大。人间地狱走一遭。新闻中说香港去参加了一周救援的救援队们返港后,部分已经出现严重的心理状况。希望是因为发达地区人心理素质总是脆弱些。希望去四川的朋友要做好准备,要比当地人的心理底限还要低,不要出现去帮人的反要人帮的情形。

2.

和我妈聊天,叫她注意防震(因为我们那里前不久也震过),叫她少看电视,不要心理上受太多影响。她说是啊,这几天人人都心在灾区。接着又说,没事你放心,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还有70年代我都看着过来了,我心理不会有问题。

不震一下,自己不出来经点苦头,真的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的承受能力有多差,更别说我们的下一代了。从我几个表哥看起,到我,还有我那些皇帝般的侄儿们:我们和上一代的所经历的磨练少的太多,而以后要承受的,还不知道是否会比上一代轻松一点。

 

所以啊, 我们一定要争气。

Wednesday, May 21, 2008

也关于重建

阿菜实在是太可爱了。

所以我就不再只回复了,加入讨论吧。

先说房子。我的看法是,即便是prefab,进去都需要先通路。6.5万平方公里的灾区,全面通路最快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还只能是临时道路。这两三个月是夏天,天气和当地条件所限,我还是觉得木结构是最好的选择。夏天多雨潮湿高温,且有余震,夯土结构上物理上似乎都不是很适合。水泥管子倒是好玩,可是怎么进去呢,震起来会不会滚的满山跑(呵呵)。木材可以就地取材,居住条件也适合夏季,而且木结构是最能避震的结构之一:构件之间容忍度大,反应呈连锁式,不会突然全部断裂,即便倒塌,由于质轻,安全度和自救救援可能性都好很多。所以工棚是个好选择。灾民集中,也便于管理和防疫。半年之后,道路一通,机械就能进去,这时候考虑的就是能够居住三到五年的房子。从经验值上来说我们国家早就忘记了怎么盖百年老木屋,只有混凝土战力是最强的,水泥搅拌机运进去,当地的建筑垃圾也可以再利用。

再说角色。英俊兄和刘家琨们的戏份是很小很小的,说得好听点呢就是去画龙点睛了。因为这个规模不是当初坂茂所面对的小型灾害,单个的建筑师是无力的。当然也不排除现场的激情催生出超人的智慧,再次出现新星,以极简单的结构广而化之,大庇天下。这一任务自LC以来,还没有人能完成过。否则我们只能期望更多的笨蛋王十们的出现。起码万科这一个亿进去,不管他是不是真的不挣钱,质量应该还是有保障的,关系到他的股价啊。国家700亿,都交给王任潘,总比交给温州河南的包工头强。(所以企业一定要上市!上市企业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但,坚决支持所有建筑师进川。去干什么,去了就知道了。抛开几百年传统之类不谈,近半个世纪来,不论德日美,一代建筑师的成长都是从扎扎实实的民房鸡棚开始的,后面才有了那么几个非人的大师们。如果能从这次重建开始有一大批建筑师进去,废墟和建筑师们之间双向的冲击一定不小,受受百年大计的教育,能看着土地画图纸,这就算没白去。如果能由此再引发新一轮中国人自己的,五十年代后断裂的,关于中国私人住宅集合住宅城市规划建筑技术等等的讨论,就真是功德无量。至于北京的嘛的所一类的,就由他们留在京城,去设计没人卖没人买的蘑菇垫儿吧,也算是个瞬间视觉刺激。

所以,入川。志愿者和NGO们已经发挥了史无前例的作用,虽不彻底但是也快翻身解放了。建筑个体户们,打破市场垄断,肆意画施工图的机会能否来到,也许就看你们在四川的表现了!

Tuesday, May 20, 2008

快来下载:众志成城兔斯基

   

  

  

 

感谢兔子加油,生活更需要笑容。

Saturday, May 17, 2008

人以类聚

一次火炬传递,一次地震,帮把我MSN上的联络人名单重新分了类。

有火炬传递时激动地震也激动的。有火炬传递时激动地震不激动的。有地震时激动火炬传递时不激动的。也有不表态的。

种种我都可以理解。

我不能理解的只有一类人,他们:3.14时激动地提醒我民主是什么历史真相是什么。传递火炬时如数家珍般告诉我何为自由世界,和群体盲动的第三帝国先例。地震后激动地要求先停止传递火炬先降半旗,否则政府定是天良无存。当人们捐款时,他们几乎是长叹一声说,人们啊,你知道你们捐的款都去哪里了么......

符合这一类别的有两种人,一种是ABC BBC或者nBC(n为未知)们,对于他们我只想好心的劝告一声:既然想对中国发表意见,那就先学好中文,多读书,读好书。一定要读史,读史可以明志,读史可以鉴己,读史可以知何为家国,何为同胞。何为国情。

而另一种符合这一类别的,则是不打折扣的CBC,生于斯长于斯,近年来逐渐升华为金领时政写手,抑或受洗之后加入某国际NGO。对于他们我只能说:平日里留着你的确是一种刺激。现在你还要跳出来只能说明你有病。为对人负责的态度,我愿以本草纲目相赠(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