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提前的葬礼


按:此题是在为纵横写稿时想到,时间仓卒,千头万绪,短短600字最终盛不住满心感慨。想在这里抽点时间把含糊之处拿出来稍加解释,也算为大师作一次真正的纪念。
德国的建筑师们向来有思考和投身社会改造的热忱,所以才有了国家主义的三柄火炬竖立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和今天一定会被拆除的东柏林共和国广场,在这两者和后来的西方一大批现代后现代建筑之间,存在着美学以及结构上微妙的呼应,但也有不可调和的色彩冲突。建筑是有着历史和记忆的,所以如果没有和谐的建筑群,隔墙倒塌后的柏林仍然是一个分裂的城市。Ungers和他追随者们为这一和谐提供了可能,他们的建筑像舞台上那一层厚厚的幕布,衬托着台前谢幕的演员们,光彩夺目是属于演员的,但在退场之后,那幕布才是舞台的真实。
Ungers在建筑上的隐士态度源于他的老师,同样是一代巨匠的Egon Eiermann。整个二战期间Eiermann远离以Speer为中心的建筑圈,专注于工业建筑,后者-我们知道,为希特勒规划了整个帝都的宏伟蓝图。二战结束之后,被人认为只能造厂房的Eiermann重新出山,第一件作品就是今天西柏林的标志:与废墟并立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今天德国建筑届两大奖项,一是Schinkel奖,另一个就是以Eiermann命名的Egon Eiermann奖。战争末期Eiermann门下弟子不多,唯一继承他工业建筑中精简现代精神的就是Ungers。
二战结束之后一时间新柏林规划纷纷出炉,相信当时二十多岁的Ungers胸中也充满了兴奋和企盼。然而柏林很快被一道大墙分开,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同时分裂了。
面对随后的东西方意识形态之争和德国的尴尬地位,Ungers无疑选择了唯一一条正确的道路,以他的作品为代表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德意志的民族性格:严谨,认真,和必不可少的哲学思考,也避免了在意识形态之争上步前辈的后尘。他的正方形平面和窗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成为了德国博物馆和许多公众建筑的标注。
Ungers的事务所目前完成了柏林佩加蒙博物馆的加建设计,这大概也是他笔下的最后一张图纸。德国最重要的建筑师,和德国最重要的博物馆,Ungers用自己的一生为传统建筑师的定义做了最后一代经典诠释。
Ungers是怎样教学的,我们今天已经很难领略,他为什么教出的学生都和他大相径庭,也是一个不解的疑问。虽然学生们不继承他的衣钵,但并不代表不尊重他,在每一次有关Ungers的类似活动上,他们几乎都会到场。但从这些学生的身上,也许可以看出Ungers这一生中内心的矛盾。
从社会活动到建筑风格,唯一效仿Ungers的是他的儿子Simon Ungers。今年3月,Simon Ungers以一位雕塑家的身份先他的父亲去世,他一生最终在建筑上无法成就自己的事业。而老Ungers本人也在这一年迎来了他的80寿辰和筹备三年之久的最后一次个展。
Labels: 城市URBAN, 建筑ARCHITECTURE, 评论REVIEW
2 Comments:
为什么没有照片?
von rili
今天在搜索Ramus Ella Architects的时候发现了你的blog,很喜欢的,顶呵呵!!
Post a Comment
<< Home